原标题:东方风来正扬帆——写在2024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甘肃)开幕之际
这是一场信心满怀的双向奔赴,这是一次合作共赢的美好际遇。
10月27日,2024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甘肃)将在兰州盛大开幕,多家央企和东部省份企业将齐聚甘肃,共享国家战略新机遇,共建西部产业新格局。
这是继去年举办2023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甘肃)之后,我省连续第二次部省共同主办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为我省更好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战略、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和新型工业化、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重要平台和重大机遇。
甘肃资源能源富集、产业体系完备、开放空间广阔、营商环境良好、发展势头强劲,用电成本以及土地、劳动力、用能等要素配置具有比较优势,承接产业转移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
甘肃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紧紧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紧扣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抢抓国家战略机遇,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持续推进石油化工、有色冶金等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数据信息等新兴产业,谋划布局氢能、新型储能、航空航天、重离子装备等未来产业,推动新型工业化取得更大进展和成效。
重塑优势,甘肃工业做大做强
没有工业化就没有现代化,新型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2023年,甘肃省委、省政府提出,鲜明树立大抓工业、大干工业、大兴工业的发展导向,立非常之志、谋非常之策、举非常之力、用非常之招,加力奋斗、跳起摸高,加快推进工业重塑优势、重振雄风,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甘肃提供强大支撑。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突破万亿元大关,同比增长7.6%,增速居全国第四位,跻身全国第一方阵。
2023年12月30日,中国共产党甘肃省第十四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兰州举行,审议通过了《中共甘肃省委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定》,提出深入实施链条韧性培育锻造、科技创新引领赋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数实融合提质增效、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企业竞争力突破提升“六大行动”,加快我省新型工业化进程。
今年年初,全省强工业行动推进大会召开,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精神,牢牢扭住强工业目标不动摇,加力推动新型工业化大提速,为全省现代化建设奠定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
1-9月,全省各级各部门各企业对标对表“六大行动”,凝心聚力强工业,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超出全国平均水平6.2个百分点,居全国第二位;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8.5%,超出全国平均水平6.2个百分点,居全国第七位。规上工业增速和工业固投增速持续位居全国第一方阵。
全省工信系统坚持压茬落实调度机制,持之以恒抓好停产企业复产、欠产企业达产、重点企业稳产、入规企业培育、新建项目投产等工作,截至9月底,全省工业企业开工率达97%以上,重点企业达产率90%以上;全省新入规企业467户,再创历史新高;重点项目建成投产261个,新增产值220亿元。积极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加快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新建成5G基站16299个,5G在大型工业企业渗透率为42.3%。新认定省级工业设计中心(企业)21家,累计认定180家。充分利用国家有关政策,大力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工信部核准我省设备更新专项再贷款项目148个,项目总投资568亿元,核准项目数位居西北五省区第一。
省工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全省实施500万元以上工业和信息化项目共1121项,总投资8670亿元,当年计划投资1866亿元。目前,1092个项目已开工建设,开复工率97.4%,1-9月完成投资1418.9亿元。省工信厅监测的7个重点产业链项目178项,总投资3388亿元,当年计划投资447亿元,目前,173个项目已开工建设,开复工率97.2%,1-9月完成投资344.74亿元。
不知者皆道,甘肃工业犹如春风化雨,一夜间惊艳四方;知之者却深知,长年累月鲜为人知的不懈坚守,才换来此时花开。
久久为功,西部重镇蓄势待发
甘肃拥有悠久的工业历史文化,可以说一部甘肃工业发展史,就是新中国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早在1872年,清朝陕甘总督左宗棠设立“兰州制造局”,开了中国近代工业文明的先河。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重点建设的156项工程中有16项在甘肃布局,“三线”建设时期,国家从东部及沿海地区向甘肃迁入142户以机械、电子、军工为主的企事业单位,至此,甘肃逐步建起了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
这里也创造了多个“共和国第一”,诞生了新中国第一个石油工业基地——玉门油田,铁人王进喜率领钻井队37人就是从甘肃玉门出发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这里还成功发射了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
改革开放以来,甘肃积极顺应经济市场化改革浪潮,持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转型升级,逐步建成了以兰州、白银、金昌、嘉峪关、庆阳、天水等为主的工业基地,形成了以石油化工、有色冶金、煤炭、建材、装备制造等为主的制造业体系。
甘肃石化资源丰富,拥有长庆、玉门两大油田,石油储量位居全国第二。新中国第一个工业油田、第一座现代化的大型炼厂、第一套乙烯裂解装置都诞生于甘肃。它是全国石油、天然气、成品油管道线路最长、最密集的省份之一,有16条输送管道从甘肃界内通过,带动了本地石化工业的快速发展,已形成包括开采-炼化-基础化工-合成材料-精细化工的完整石化化工产业体系。石油化工产业基础雄厚,也是甘肃工业第一大产业,占规上工业的约三分之一,全省原油加工量1600多万吨,位列全国第11,丁腈橡胶规模国内第一、亚洲第二、世界第三,催化剂产能跻身世界前五位。
甘肃被誉为“有色金属之乡”,全省已探明的有色金属矿种158种,已探明矿产地3500余处,已探明大中型矿床180余处,钴、铂等12种矿产储量居全国第一位,铬、锌、金等53种矿产储量居全国前五位。拥有一批在国内外占有重要地位的大型、超大型矿床,成长起了金川集团、酒钢集团等大型骨干企业集团,围绕龙头企业构建了镍、钴、铜、铝加工等多个优势产业链条,形成了千亿级有色金属产业集群。
厚积薄发,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当前,甘肃聚力强工业,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甘肃工业已站上拔节孕穗、赶超进位的全新历史起点。
近年来,依托丰富的土地和风能、太阳能资源,甘肃省聚力发展新能源、新能源装备制造和清洁能源应用产业,已初步构建了风电、光伏、储能等较完整的全产业体系,逐步形成西部地区新能源产业链条完整、集聚效应明显、辐射带动能力强劲的新能源装备制造全产业基地。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的崛起,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走出了一条服务国家战略全局、支撑甘肃未来发展的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甘肃是我国西部地区装备制造业的重要基地之一,逐步构建了石油化工装备、电工电气装备、新能源装备、集成电路、高档数控机床、现代农机以及轨道交通装备等七大特色和重点的产业格局。奥凯种机、海林轴承、天华等入选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占全省总量的75%。酒泉奥凯种机成长为全国最大的种子加工装备研发制造企业;天水海林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圆锥辊子轴承供应商,国内市场占有率多年稳居全国第一;兰石重工位列中国机械工业百强企业第38位,快锻机组生产线国内市场占有率达70%;天水风动机械在国内凿岩机械行业产量第一、销量第一。
同时,甘肃省围绕培育打造千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目标,产业发展步伐持续加快,产业规模持续扩大。2023年,新材料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有色金属新材料、新能源电池材料、半导体新材料等领域涌现出一批国内领军企业。目前,甘肃在新材料领域建立了7家国家重点实验室、1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5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一批科技创新平台,为新材料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生物制药作为甘肃省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依托丰富的医药资源和集中的科研能力,具备良好的研发生产基础,形成了以现代中药、生物制品、化学药及制剂、高端医疗设备为重点的产业体系,培育了兰州生物所、中农威特、兰州佛慈、甘肃药业集团、兰州和盛堂、陇西一方等一批规模较大、知名度较高的龙头企业。兰州生物所作为国内轮状病毒疫苗的独家生产和供应企业,其自主研发的口服三价重配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Vero细胞)成为国内首个获准上市的三价轮状病毒疫苗。
甘肃正在积极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专项行动,推进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全力打造冶金有色(镍钴铜)、新能源装备、石化化工3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装备制造、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等4个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重点培育50个以上带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积极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围绕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健康6大方向,谋划搭建甘肃未来产业创新生态,以新型工业化推动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近悦远来,投资甘肃正逢其时
去年11月,在2023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甘肃)上,巨化集团与玉门市政府签约,合作实施硅氟新材料项目。今年1月28日,作为目前全省投资体量最大的工业项目,总投资650亿元的甘肃巨化硅氟新材料项目开工建设。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每年可实现工业增加值300亿元,带动就业9000余人,这是甘肃省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的生动实践。
2023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甘肃)签约产业合作项目165个,签约金额2537.89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24个,新材料、新能源、现代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占比超过一半,项目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十足。截至今年9月底,109个项目已开工建设,开工率达66%,一大批产业转移项目落地甘肃,茁壮成长。
当前的甘肃,正处在国家重大战略叠加和自身发展势能增强的历史交汇期,全省紧盯重点产业和关键领域,持续“走出去”,积极“请进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提质增效年”行动,不断做好送政策的“加法”、快审批的“减法”、优服务的“乘法”、破障碍的“除法”,主动对标全国一流营商环境标准,省市县三级联动,全方位推动重点领域指标加速优化提升,全省营商环境建设呈现出全面优化、争先进位、质效兼优、向新向好的积极态势。
1-9月,全省签约招商引资项目3989个,签约金额9433.27亿元,同比增长29.84%。我省引进东中部产业转移项目930个,签约额4134.77亿元。共实施新建、续建招商引资项目4648个,到位资金6527.11亿元,同比增长40.7%,其中,实施东中部产业转移项目1130个,到位资金2297.11亿元。
大江不择细流。在全力招大引强的同时,我省还多措并举助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先后出台《甘肃省促进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进一步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纾困帮扶力度若干措施》《甘肃省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实施细则》等政策措施,从强化科技支撑、推进数字赋能、强化金融支持等方面提出多项措施,加快培育主营业务突出、竞争能力强、成长性好、专注于细分市场、具有较强创新力的中小企业成长为专精特新企业。累计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1715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9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7家。培育认定服务平台141家、示范基地49家。
近者悦,远者来。新时代的甘肃,正全力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重塑产业优势,加快转型升级,不断集聚发展新动能。(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范海瑞 )